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百色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从五代十国的李梦符悬鱼卖词,看古代文人为何总是自比“渔父”

2019/10/3 19:18:30发布118次查看
后梁时期的李梦符是个怪人。他的字里及其最终的下落,虽然我们已无法弄清楚了,但他卖渔父词的经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梁开平初年,李梦符滞留洪州(今江西南昌)。期间,他常用钓竿悬挂一鱼,在集市上口诵自己所著《渔父引》词。他想要出售的却不是那条悬挂在钓竿上的鱼,而是他的渔父词。
更奇怪的是他竟能以此谋生,因为好事者争相买之,而李梦符总是能每日进账,由此,他不愁生计,而过着“日与布衣饮食”的生活。
自先秦以来,渔父成为中国文人用来象征自身人格意蕴的一个符号,渔父不渔,说的正是渔父这一角色的意蕴,姜太公钓鱼的典故足以说明这一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唐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首以表现渔父情趣为主的词作。
词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词中不见“渔父”生活的清贫和艰辛,而唯有“渔父”恬淡愉悦的心境和任情而行的精神,很显然,这不是一位生活中的渔父,而是一个以渔父象征其率真人格的文人的形象。
又如花间词人李询《渔歌子》四首之一,亦以渔父喻其荣辱两忘的淡泊心境。
诗云:“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淡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信浮沉,无普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樽,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与此类似,李梦符亦以渔父之举明其“放逸”之志,从他的一首《答常学士诗》中,其心迹可见一斑。
诗云:“罢修儒业罢修真,养拙藏愚春复春。到老不疏林里鹿,平生难见日边人。洞桃深处千株锦,岩雪铺时万时新。深谢名贤远相访,求闻难祷凤为邻”。穴居山林,备业罢修,李梦符说自己连真人也不愿意做,惟愿“侣渔虾而友麋鹿而”已,类似如此心境,亦常见于其所卖的渔父词中。据史载李梦符用来出售的渔父词达千余首之多,流传极广,但现在只保存下了其中的两首。
这里举其一首观之:“村寺钟声度远滩,半轮残月落山前。徐徐拔棹却归湾,浪叠朝霞锦绣翻”。
正是因为许许多多犹如李梦符一般的文人出现,故而,使渔父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率真之情和任性而行的精神的代名词。
由此,我们首先可以看出中国文人的出世的精神。但大体说来,中国文人还是倾向于入世的。道理很简单,即文人读书最终是为了进入仕途,也就是说,孔夫子“学而优则仕”的千年古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读书人所接受的。
当然,能够进入仕途是最好不过了,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文人都能实现他自己的美好愿望的。
正所谓有进则有退,所以,平步青云与仕途偃蹇、得志与失意总是交织地出现在文人的生命历程中。得志固然好,但失意之心也需要安抚和消释,因此,无拘无束的渔父的生活,便成为了文人消释其失意之心的良剂。
不仅如此,在失意的文人看来,清苦的渔父生活还具备了审美的意义,从而赋予渔父最与世无争的精神品格。而这才是人为何总是自比“渔父”关键所在。
既然与世无争,文人也就把自己与仕途隔离起来了,而人格的独立性也因此突现出来,所以失意的文人或以渔父自喻,或以渔父自励,目的无非全其人格而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实在是中国文人处世的一剂良方。这正是渔父品格在失意文人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积极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渔父般的文人的出现,也使我们看到了文人的弱点,即文人太过自由散漫,而缺乏凝聚力的问题。
李梦符极力回避乱世之际的艰难仕途,因而有吟“插花饮酒何妨事,樵唱渔歌不碍时”,远离仕途而复归于百姓之中,他虽然“日与布衣饮酒”,但其行为举止却显然有别于那些真正的布衣百姓们;他虽然以渔父自居,但出售的却是自己所作的渔父词,或者说他是在推行其渔父般的品格和风范。
在李梦符的身上,既体现出中国文人独善其身的可贵品质,又能体现出中国文人向来散漫的作风,可以说他是一个很典型的“渔父”。
但令人叹惋的是,他的最终去向不得而知,这也许就是选择的代价吧。

百色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