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毛文锡《茶谱》
毛文锡《茶谱》全书除绪论外,分十六则。在其绪论中,简洁地道出了茶事是雅人之事,用以修身养性,绝非白丁可以了解。“盖羽多尚奇古,制之为末,以膏为饼。至仁宗时,而立龙团、凤团、月团之名,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标意甚明,书中所述也多有独创。
作者介绍
毛文锡:唐末五代时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
另据当代学者考证,毛文锡其实死于后蜀建立之前。
事前蜀,官翰林学士承旨,迁礼部尚书,判枢密院事,后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仍判枢密院。因与宰相张格、宦官唐文扆争权,贬茂州司马。前蜀亡,归后唐。不久,又事后蜀。与欧阳炯等五人以小词为后主孟昶所赞赏。
毛文锡词大都是供奉内廷之作,内容多写歌舞冶游,成就不高。但其〔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咏巫山神女事,就题发挥,即景寄兴,“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惹人情思,历来传咏。〔甘州遍〕调长63字,其“秋风紧”一首,写边塞征战:“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场面比较宽阔,凄厉苍茫,开北宋边塞词先声。此外如〔醉花间〕“休相问”、〔更漏子〕“春夜阑”、〔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等,也较清新可读。
毛文锡著有《前蜀纪事》2卷,《茶谱》1卷。词今存3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其事迹见《十国春秋·前蜀》。
《茶谱》概述
《茶谱》正文首先指出茶的功用有“助诗兴”、“伏睡魔”、“倍清淡”、“中利大肠, 茶谱去积热化痰下气”、“解酒消食,除烦去腻”的作用。朱权认为纷芸众多的茶书之中,唯有陆羽和蔡襄得茶之真谛。他还认为饼茶不如叶茶,因它保存了茶叶自然的色香形味,后人无不欣然改变原来的饮茶之法而以开水冲叶茶了。朱权指出饮茶的最高境界:“会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乃与客清淡款语,探虚立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神表。”
《茶谱》记载的饮茶器具有炉、灶、磨、碾、罗、架、匙、筅、瓯、瓶等。《茶谱》从品茶、品水、煎汤、点茶四项谈饮茶方法。朱权认为品茶应品谷雨茶,用水当用“青城山老人村杞泉水”、“山水”、“扬子江心水”、“庐山康王洞帘水”,煎汤要掌握“三沸之法”,点茶要经“盏”、“注汤小许调匀”、“旋添入,环回击拂”等程序,并认为“汤上盏可七分则止,着盏无水痕为妙”。制茶方法有收茶、熏香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