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事件华兰生物发布2019年年报2019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15.02%,归母净利润12.83亿元,同比增长12.63%,扣非净利润11.47亿元,同比增长14.47%,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3.62亿元,同比增长5.42%。
每股eps为0.91元,分配预案为拟每10股转增3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含税)。第四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0.62亿,同比增长10.12%,归母净利润3.2亿,同比增长15.87%,扣非净利润2.55亿,同比下降20.69%。
简评业绩符合预期,整体稳健增长公司现有业务立足于血液制品和疫苗制品,并参股投资单抗药物研发,各项业务在2019年均衡增长,2019q4单季增速下降主要是四价流感苗销售时点差异,2018年主要销售在四季度,2019年公司按正常流感疫苗销售进程安排,主要在三季度完成。公司血制品业务保持稳健,2019年公司血制品业务实现收入26.44亿元、同比增长9.77%,主要是静丙销售大幅增长47.46%,人血白蛋白及凝血因子和特免类产品略有下滑。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静丙需求大幅增长、同时叠加采浆下滑,预计血制品行业景气度显著提升,公司作为血制品龙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疫苗业务在2019年继续大幅增长,得益于四价流感苗销售继续放量,2019年公司批签发836万人份,同比大幅增长63.22%,疫苗业务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30.77%,收入占比提升至28.19%,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增长38.92%,按公司75%权益计算,对公司归母净利润贡献已达21.9%。预计今年四价流感疫苗在疫情影响下,接种意愿有望进一步大幅提升。
疫苗业务持续贡献利润增量,长期前景看好公司疫苗业务培育多年,控股子公司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基地,目前已上市的疫苗有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2019年疫苗公司共批签发流感疫苗1,293.14万支(其中四价流感疫苗835.93万支,三价流感疫苗457.21万支),占全国流感疫苗批签发数量的42%,其中疫苗公司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占全国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总量的86.9%;疫苗业务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30.77%,占比提升至接近28.19%,净利润3.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2%,按公司75%权益计算,占归母净利润贡献已达21.9%。2020年公司将整合研发资源,集中优势开发疫苗新产品,做好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生产和销售,业绩上疫苗业务仍是当前最主要的增长点。
血制品业务是公司业绩基石,资源品属性带来长期增长动力公司血制品业务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共有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viii、等11个品种(34个规格),是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中血浆综合利用率最高,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企业之一。公司现有单采血浆站26家,2019年公司血制品业务实现收入26.44亿元、同比增长9.77%,主要是静丙销售大幅增长47.46%,人血白蛋白及凝血因子和特免类产品略有下滑。2019年公司旗下重庆梁平单采血浆站取得单采血浆许可证,9月份正式开采,预计将对2020年采浆增长有所帮助。
单抗业务继续推进,未来两到三年有望进入收获期公司参股公司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单克隆抗体药物,基因公司取得了德尼单抗、帕尼单抗和伊匹单抗3个单抗的临床批件,目前共有7个单抗品种取得临床试验批件,其中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单抗正在开展iii期临床研究,在研单抗产品上市后将打开公司的长远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公司也寻求扩大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寻找重组兼并机会,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形成血液制品、疫苗、单克隆抗体及重组蛋白药物为核心的大生物产业格局。
财务指标稳健,期间费用率下降明显2019年全年公司毛利率63.41%,下降0.03个百分点,预计主要是血制品毛利率下滑与疫苗毛利率提升相抵消。期间费用率23.93%,下降3.01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11.12%,下降2.65个百分点,研发+管理费用率9.84%,下降0.45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15%,提升0.09个百分点,整体费用率下降非常明显。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3.62亿元,同比增长5.42%,与归母净利润相当,反映公司财务管理非常稳健。
国产生物制品行业龙头,维持增持评级华兰生物发展战略明确,行业地位领先,从血制品到疫苗、及单抗药物的生物制品全品类创新发展思路清晰,我们预计2020-2022年盈利分别为16.86、19.37和21.83亿元,同比增长31.4%、14.9%和12.7%,当前股价对应2020-2022分别为36、32和28倍pe,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血制品安全性问题及单采血浆站监管风险;
2.疫苗产品风险及行业舆论风险;
3.新产品研发和上市进度不达预期;
4.新冠疫情持续时间较长致采浆下滑较多的风险。